十二分经 → 十二分經

十二分经 → 十二分經
﹝亦名十二部經, 出大智度論﹞ 〔一、 修多羅〕, 梵語修多羅, 華言契經。 契者, 上契諸佛之理, 下契眾生之機。 經者, 法也, 常也。 十界同遵曰法, 三世不易曰常, 此聖教之總名也。 又修多羅即是長行直說法相, 隨其義理長短, 不以字數為拘也。 (十界者, 佛界、 菩薩界、 緣覺界、 聲聞界、 天界、 人界、 修羅界、 餓鬼界、 畜生界、 地獄界也。 ) 〔二、 祇夜〕, 梵語祇夜, 華言應頌, 又云重頌。 謂應前長行之文, 重宣其義, 或六句、 四句、 三句、 二句, 皆名頌也。 〔三、 伽陀〕, 梵語伽陀, 華言諷頌。 謂不頌長行, 直說偈句。 如金光明經中空品等是也。 〔四、 尼陀羅〕, 梵語尼陀羅, 華言因緣。 如經中有人問, 故為說是事; 如律中有人犯是事, 故制是戒。 如來所說一切根本緣起之事, 皆名因緣。 如法華經中, 化城喻品, 說宿世因緣等是也。 〔五、 伊帝目多〕, 梵語伊帝目多, 華言本事。 謂說諸菩薩弟子因地所行之事。 如法華經中本事品云: 藥王菩薩, 於日月淨明德佛所, 得法歡喜, 即然身臂, 以為供養; 修諸苦行, 求菩提道。 等是也。 (梵語菩提, 華言道。 ) 〔六、 闍多伽〕, 梵語闍多伽, 華言本生。 謂說佛菩薩本地受生之事。 如涅槃經云: 比丘當知, 我於過去, 作鹿羆獐兔龍及作金翅鳥、 粟散王、 轉輪聖王之類。 是也。 (梵語比丘, 華言乞士。 ) 〔七、 阿浮達磨〕, 梵語阿浮達磨, 華言未曾有, 亦云希有。 謂如佛初生時, 即行七步, 足跡之處, 皆有蓮華, 放大光明, 遍照十方世界, 而發是言: 我是度一切眾生生老病死者。 地大震動, 天雨眾華, 樹出音聲, 作天妓樂, 如是等無量希有之事是也。 〔八、 婆陀〕, 梵語婆陀, 具云阿波阤那, 華言譬喻。 謂如來說法, 為鈍根者, 假譬喻以曉示之, 令其開解。 如法華經中, 火宅、 藥草等喻是也。 〔九、 優婆提舍〕, 梵語優婆提舍, 華言論議。 謂諸經中問答辯論諸法之事。 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, 智積菩薩與文殊師利論說妙法等是也。 (梵語提婆達多, 華言天熱。 梵語文殊師利, 華言妙德。 ) 〔十、 優阤那〕, 梵語優阤那, 華言自說。 謂無有人問, 如來以他心智, 觀眾生機, 而自宣說。 如楞嚴會上, 說五十種魔事, 不待阿難請問。 又如彌阤經, 無有緣起, 自告舍利弗等是也。 (五十種魔者, 謂色受想行識五陰, 各有十種也。 梵語阿難, 華言慶喜。 梵語舍利弗, 華言鶖子。 ) 〔十一、 毗佛略〕, 梵語毗佛略, 華言方廣。 方者法也, 廣者大也。 又正理曰方, 包富曰廣。 謂大乘方等經典, 其義廣大, 猶如虛空也。 〔十二、 和伽羅〕, 梵語和伽羅, 華言授記。 謂如來為諸菩薩、 辟支、 聲聞授作佛記。 如法華經云: 汝阿逸多, 於當來世, 而成佛道, 號曰彌勒。 等是也。 (辟支, 梵語具云辟支迦羅, 華言緣覺。 梵語彌勒, 華言慈氏, 阿逸多, 即彌勒字也。 )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Нужно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?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